直播帶貨難救國美
一、國美虧損進一步擴大
國美的危機仍在繼續(xù)。
近日,國美公布了2022年年度業(yè)績。財報顯示,2022年國美零售銷售收入174.44億元,相比于2021年的464.84億元下降62.47%;歸母凈利潤虧損199.56億元,而2021年歸母凈利潤虧損為44億元,虧損進一步擴大。
財報還提到,2022年國美對藝偉、中國永樂以及大中電器門店進行結構優(yōu)化,分別關閉了540、123及59家表現(xiàn)不佳的門店,共計722家。
對于國美的經(jīng)營狀況,稍有了解的人都不會感到意外,因為當前的國美,連工資都發(fā)不出來了。去年12月5日,有20多位國美員工前往國美總部討薪,第二天增加至200人。今年4月,更是有脈脈上的國美員工爆料自己“貸款上班”消息,隨后國美辟謠,但依然遭到眾多國美員工的質疑。
(圖源:脈脈截圖)
被欠錢的并不是只有國美員工。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涉及國美的投訴量有33248起,大多與國美電器商品不發(fā)貨、不退款有關。比如今年7月一位消費者稱:“今年二月在國美電器線上購買的手機,平臺不發(fā)貨也不退款。售后不理會,就說沒錢?!?/p>
(圖源:黑貓投訴截圖)
另外,從去年4月開始,就有供應商控訴國美長期拖欠貨款,單一家就有8000萬之多。此后接連有國美拖欠供應商、代理商的訴訟事件出現(xiàn)。
根據(jù)國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公告顯示,截至2023年5月31日,國美零售涉及未能清償?shù)牡狡趥鶆展布s人民幣161.6億元,未到期債務則共約人民幣55.1億元。
2021年2月,重新回歸的黃光裕放話:“力爭用未來18個月的時間,使企業(yè)恢復原有的市場地位?!笨扇缃?8個月過去,國美的經(jīng)營狀況反而越來越差。
國美并非沒有嘗試過自救,2021年1月,國美APP改名“真快樂”,開始發(fā)力直播。2022年11月,國美電器宣布將以直播帶貨為重心,搭建全國門店直播網(wǎng)絡。
(圖源:AppStore截圖)
然而今年1月,真快樂APP卻將名字改回國美,其在直播上的投入,似乎沒濺起多少水花。今年38女神節(jié)直播活動的首場直播中,國美直播間的GMV僅為17萬;上半年最重要的618,國美更是默默無聞。
直播帶貨,真的能救國美嗎?
二、國美為何錯過直播
從目前的表現(xiàn)來看,直播帶貨很難給國美帶來實質性的轉變。
首先,國美缺少一個流量入口。大平臺在做起來之前,都有現(xiàn)象級的網(wǎng)紅為平臺引流,比如淘寶的李佳琦、快手的辛巴、抖音的羅永浩,就連東方甄選在火起來之前,俞敏洪為了引流也直播了半年。
對于國美來說,最佳的流量入口無疑是黃光裕本人。作為商界的傳奇式人物,黃光裕的名字至今仍有一定的號召力,況且CEO親自下場直播并不是新鮮事,已有董明珠的先例。但從宣布回歸至今,黃光裕從未在直播間出現(xiàn),倒是其妹妹黃秀虹有出臺亮相。
當然,話題人物并不是直播帶貨的唯一解,至少還有另外兩條路可以走。其中一條就是做內(nèi)容,可以選擇瘋狂小楊哥式的“整活”類內(nèi)容,也可以選擇董宇輝式的“知識”類內(nèi)容,沒有話題人物,就讓自己成為話題人物。
而做內(nèi)容最需要的是人,也就是主播資源。國美沒有及時成立MCN公司,也沒有與外部經(jīng)紀機構合作引入大牌明星,內(nèi)容力持續(xù)不足,因此直播也一直沒有起色。反觀小紅書引入了董潔、章小蕙等明星后直播帶貨開始起勢,體現(xiàn)出內(nèi)容的重要性。
除了內(nèi)容,國美還有店播這個選項。直播電商發(fā)展至今,店播幾乎已經(jīng)成為品牌的標配,每個旗艦店幾乎都會在淘寶、抖音等平臺常設直播,即使賣不了多少貨,也能起到品牌宣傳的作用。
但即使這個機會,國美也沒有抓住。國美一開始就重點投入真快樂APP,直播基本都放在APP內(nèi)。但真快樂APP的活躍(一年內(nèi)至少消費過1次)用戶較少,僅為1700多萬,并不足以撐起直播。
即使是做店播,依舊要考慮流量問題。合理的做法應該是先在公域流量平臺上做出名氣,獲得了一部分忠實用戶后,再遷移至內(nèi)部APP,轉化為私域流量。比如東方甄選就是在抖音實現(xiàn)可觀的銷售額后,才推出獨立APP直播的。
更何況,國美在店播上也沒有認真對待。點進國美的店播可以看到,不僅很多直播聲音嘈雜,主播的講解也斷斷續(xù)續(xù),甚至產(chǎn)品的介紹文字都是反著的。整體上看,店員大概率沒有受過專業(yè)的直播培訓,更像是為了完成任務在直播。
(圖源:真快樂APP截圖)
最后從入場時間上看,國美也錯過了2020-2021年的直播電商黃金時代,直到2022年末才真正發(fā)力直播。此時直播電商市場已趨向飽和,想做出現(xiàn)象級的爆款已經(jīng)非常難了,可以說沒趕上直播的“末班車”。
三、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提到轉型直播,很多人都會拿東方甄選的例子說事。但實際上東方甄選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其他人很難復制。
由于前身是教育機構,東方甄選具有天然的主播資源,而且是業(yè)務能力極強的優(yōu)質主播,賣課和賣貨,其實本質上沒有太大區(qū)別。再加上入局時間恰到好處,趕上了大主播退潮的頭部主播真空期,很自然地被平臺相中。其后續(xù)發(fā)力供應鏈,也做好了長期主義的準備,彌補了自身的短板。
這也是為什么在東方甄選之后,很少有模仿者能夠靠“知識帶貨”出圈了,就算是教育行業(yè),也沒有出現(xiàn)第二個“東方甄選”。
從品牌調性的角度看,東方甄選也不應是國美模仿的對象。國美的定位是大賣場,本身具有一定的平臺屬性,更接近于京東、蘇寧。
但遺憾的是,即使體量大如京東,長期以來也沒有在直播電商領域產(chǎn)生多大的聲量,直到今年618才引入羅永浩,“惡補”直播帶貨。
試想一下,連京東都沒把直播做起來,國美憑什么可以呢?直播電商不是“萬金油”,必須要結合自身情況謹慎入局,它可能很容易錦上添花,但很難雪中送炭。
至于國美,也不是只有直播這一條路,比如即時零售就與國美的調性更為相符。它曾經(jīng)的對手蘇寧已經(jīng)踏上即時零售賽道了,不知國美何時能夠跟上。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xiàn)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