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樓空,微軟中國關閉多家線下門店
以退為守。
微軟回應關閉中國所有線下門店
科技巨頭閉店潮再起。
最近有消息爆料,微軟將關閉所有中國市場線下授權門店,僅保留官網商城與京東旗艦店。
對此,微軟官方回應,其已決定對中國大陸市場的渠道進行整合,客戶仍可通過零售合作伙伴和Microsoft.com獲取微軟全面的消費類產品和服務。

圖源:微博
微軟并未否認關店動作。據媒體報道,北京、上海、遼寧等地的多家微軟授權專賣店,有的已經閉店,有的已經收到了撤店通知。

微軟某門店人員分享 圖源:小紅書
仍在運營的店鋪中,也沒有再推出Surface Pro 11、Laptop 7等微軟新品樣機。
有店家透露,只負責電腦產品的授權門店確實會關門,而規(guī)模更大、產品更豐富的店可以通過“轉型”成Xbox零售體驗店來和微軟續(xù)約。
值得注意的是,已購產品的保修服務不會受到門店關閉的影響。用戶仍可以通過電商平臺購買產品。
目前微軟官方顯示的中國區(qū)線下店鋪僅剩51家。其中僅有7家店鋪顯示為“微軟授權店”,其余大多數(shù)是“Xbox零售體驗店”和3C電器零售商門店。
要知道,微軟在2020年的中國市場擁有460家授權店、體驗專區(qū)。
彼時,微軟就已經宣布永久關閉全球83家實體零售商店,僅保留四家體驗中心。這次全球關店動作,讓微軟大出血,耗費約4.5億美元的稅前費用,相當于每股0.05美元。
因為微軟的全球關店計劃只針對直營店鋪,所以當時中國市場的微軟授權專賣店、3C電器零售商門店都未收影響。
不過從全球關店動作開始,微軟的硬件、軟件銷售也越來越依賴于線上渠道。而相比于硬件,微軟的業(yè)務重心也更偏向于云服務和企業(yè)市場,產品也以云端軟件為主。
時至今日,微軟終于開始對中國市場動刀,整合線下授權門店,專營線上渠道。
有分析指出,此舉系微軟進行相關舉動的原因是該公司正在全球范圍內對 Surface設備進行“戰(zhàn)略調整”,而“中國大陸地區(qū)的消費者對 Surface 的認可度一直在降低”。
微軟在硬件產品上似乎沒有太大優(yōu)勢,價格昂貴的同時在用戶體驗上差強人意。在社交平臺可以看到各種關于微軟Surface系列產品的吐槽,例如不易于維修、性能表現(xiàn)一般、發(fā)熱高噪音大等。
不少人稱微軟Surface為“美麗的廢物”,還有一些人表示都不知道微軟還有實體門店。
銷售方面并不理想。微軟2024年4月公布的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該公司季度營收、凈利潤分別有17%和20%的增長,但微軟Surface設備營收大幅下跌17%,且已經連續(xù)12個月下滑。
據研究公司Gartner估計,微軟的Surface筆記本電腦在PC市場的出貨量份額從未超過2.1%。
線下門店銷售往往面臨較大的成本投入。據悉,微軟授權門店一個季度需要完成16萬到2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16萬到145萬元)的進貨任務才能繼續(xù)使用授權。
微軟此次關閉中國線下門店也可能是為了進一步減少庫存積壓和運營成本。
6月18日,微軟宣布Surface首批Windows 11 AI PC,全新Surface Pro與Surface Laptop發(fā)售,該系列產品亮點是AI體驗、長效續(xù)航等。

圖源:微軟
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huán)境和消費者需求,微軟能否成功在中國市場取得新的突破,仍需時間驗證。
不過此前微軟總裁史密夫(Brad Smith)談及微軟在中國業(yè)務的詳細情況時稱,微軟在中國的營收約占其總收入的1.5%,并正努力減少其在中國的工程業(yè)務。
微軟關閉中國線下門店,是戰(zhàn)略調整的一部分。盡管這一決策可能對消費者購買體驗和品牌形象產生一定影響,但微軟還可以通過加強線上營銷和合作伙伴關系來彌補這些不足。
同時,微軟也需要妥善安置受影響的員工并調整相關業(yè)務以確保渠道整合的順利進行。
微軟打包AI人才,一封郵件直通美國?
除了全面撤銷中國線下門店,微軟此前還曝出中國區(qū)AI團隊集體赴美的傳聞。
今年5月,有多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爆料,微軟中國區(qū)有數(shù)百名員工收到公司郵件,詢問是否愿意遷移至其他地區(qū)工作,選擇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愛爾蘭等國家在內。
受到郵件的員工大多是Azure云平臺AI團隊。微軟會負責遷移員工的親屬簽證問題。

微軟中國區(qū)員工爆料 圖源:脈脈
一位用戶透露,她家屬所在的小組負責AI相關業(yè)務,收到的郵件顯示所在小組整體打包去愛爾蘭,員工也可以選擇不去。
對此,微軟相關人士回應稱,本次是給部分員工一個可選的內部調動機會,不會影響公司在國內的運營。
一小部分員工得到可以選擇國際輪崗的機會,員工可以選擇接受輪崗,或者繼續(xù)在現(xiàn)在的崗位工作,此前“打包赴美”傳聞有夸張及不實之處。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微軟的“國際輪崗”似乎只涉及到了幾百名中國區(qū)AI團隊員工。
科技競爭的核心永遠是人才競爭。在AI競爭激烈的當下,微軟的這手操作著實耐人尋味。
據了解,AI目前是微軟的重要業(yè)務板塊。微軟已經將AI融入 Azure、Office和Windows等各種旗艦產品,從而帶動業(yè)務增長。
作為ChatGPT開發(fā)商OpenAI的最大股東兼合作伙伴,微軟被廣泛認為是一眾科技巨頭中爭奪AI時代主導地位的領跑者。微軟對OpenAI的總投資已超過130億美元。
而近期OpenAI剛剛宣布終止對中國提供API服務。

圖源:OpenAI郵件
同時還有報道援引微軟內部人士消息稱,在北京的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員工無法提前體驗到OpenAI一些產品的測試版,也無法觸及量子計算、人臉識別、合成媒體等尖端技術的核心。微軟“隔離”中國AI的說法似乎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有專家分析,此次微軟的“國際輪崗”可能是于商業(yè)和戰(zhàn)略的雙重考慮,既能發(fā)揮全球團隊的最大潛力,同時也可以為員工提供成長和發(fā)展的機會。也有人認為是因為國際局勢。對微軟做法的分析也是眾說紛紜。
而對于事件中心的員工來說,此次微軟將AI團隊員工遷至國外的做法,雖然遵循自愿原則,并稱不會影響公司在國內的運營,但還是有不少員工擔心出國后的工作生活問題,還有人懷疑是在變相裁員。
不過這接二連三的動作,無疑讓微軟在中國區(qū)的未來發(fā)展增添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四面楚歌,微軟加速
上個月,微軟、英偉達、蘋果上演了一場激烈的“全球市值第一爭奪戰(zhàn)”。
6月12日蘋果市值反超微軟重奪全球市值第一寶座。這是蘋果自今年1月以來首次以高于微軟的市值收盤。
6月19日,英偉達美股收盤市值短暫超越微軟和蘋果,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但很快,又被微軟重新奪回市值第一的位置。
在全球AI技術的發(fā)展浪潮下,各方都在試圖尋求更大的突破。微軟的市場地位也倍受挑戰(zhàn)。
據市場消息,今年以來微軟也在積極增強AI方面的影響力,曾先后在英國倫敦成立AI中心、在日本投資29億美元建設數(shù)據中心。
不僅如此,微軟還在加強和OpenAI的合作。3月有報道稱,雙方計劃推出一個特別的數(shù)據中心項目,其中包括被稱為“星際之門”(Stargate)的AI超級計算機,最快將在2028年啟動。
該項目的總成本或將超過1150億美元,由微軟來承擔大部分的資金投入。科技巨頭和AI新秀的強強聯(lián)合勢必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3月中旬,有來自微軟AI平臺團隊的員工抱怨稱,公司的AI戰(zhàn)略過于關注與OpenAI的合作關系,使得微軟對AI原創(chuàng)研究的預算減少。
此外,阿里巴巴集團主席蔡崇信也曾在公開場合談論微軟和Open AI的關系。
在他看來,微軟和Open AI是兩家獨立的公司,現(xiàn)在建立了緊密的合作,但獨立也意味著他們未來可能會分道揚鑣,“所以微軟實際上并沒有自己的AI開發(fā),他們基本上把它外包給了OpenAI?!?/span>
長期來看,微軟的AI發(fā)展之路仍有很多挑戰(zhàn)。作為全球科技霸主,能否在AI時代繼續(xù)保持優(yōu)勢地位,有待時間來驗證。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xiàn)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