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接入京東,我聽到了一片歡呼
抱團只是剛剛開始。
1.京東、阿里進一步拆墻
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句話的含金量還在上升。
就在這兩天,京東阿里“拆墻”又有了新進展。繼京東物流全面接入淘寶天貓平臺后,菜鳥也將接入京東第三方平臺,為京東平臺上的第三方商家及消費者提供更多服務選項。
目前,雙方對接工作已基本完成,菜鳥自營快遞服務——包括菜鳥速遞與菜鳥大件,均做好了接入準備。

圖源:菜鳥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所提及的第三方平臺,指的是京東的非自營業(yè)務板塊,它允許商家在京東平臺上自主開設店鋪,并自由選擇合作的物流服務商。
待到正式接入后,京東用戶將能享受到菜鳥速遞帶來的送貨上門服務,包括半日達、次日達及2小時快速上門取件等。
預計從11月開始,京東用戶將體驗到菜鳥提供的針對家裝電器等大件物流的特色服務,如精準預約送貨時間、送裝一體化以及取舊換新等服務。
從商家與消費者的角度出發(fā),這顯然帶來了諸多益處,能使他們獲得更多貼合自身需求的服務。
而從阿里巴巴與京東這兩大巨頭的視角來看,菜鳥此番入駐京東第三方平臺,不僅意味著他們在互聯(lián)互通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更象征著雙方在物流領域實現(xiàn)了真正的“和解”。
之所以這樣說,也是因為早年間,阿里與京東在物流領域確實出現(xiàn)過公開的“較量”與“沖突”。
2016年7月,劉強東曾在央視CCTV2《對話》欄目中直言不諱地表示,“ 菜鳥網絡本質上還是要在幾個快遞公司之上搭建數(shù)據系統(tǒng),說得好聽,是提升這幾家快遞公司效率;說得難聽點,最后你等著瞧,這幾家公司的大部分利潤都是被菜鳥物流給吸走。 ”
彼時,劉強東還指出,只有順豐拒絕接入菜鳥,因此他相信將來只有一個順豐能夠在獨立的快遞公司當中,長時間存在下去。

圖源:央視
對此,菜鳥網絡新聞發(fā)言人林彪回懟劉強東稱,“一家沒有平臺共享思維的企業(yè),眼界只能停留榨取合作伙伴利潤養(yǎng)活自己上,不可能理解賦能伙伴、提升行業(yè)、繁榮生態(tài)的意義”“目前大家都在忙于合作共贏,某些企業(yè)卻不能加入,酸葡萄心理就開始作祟了”。
當時的劉強東估計也沒想到,那個昔日與京東針鋒相對的菜鳥,如今卻已成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盟友之一。
除了物流領域,阿里與京東在社區(qū)團購、本地生活、低價電商等多個板塊也曾展開過激烈的較量,但眼下,盡管競爭依舊存在,其激烈程度已明顯有所緩和。
結合此前淘寶天貓10月中旬接入京東物流體系,以及在雙11前夕接入支付寶支付的消息,可以看出,阿里與京東似乎已經跨越了過去的隔閡,達成了真正的和解,雙方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正在不斷深化,合作范圍也在持續(xù)擴大。
某種程度上,阿里與京東之間的冰釋前嫌,也映射出互聯(lián)互通已逐步成為電商行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2.抱團取暖,遏制內卷
當下,互聯(lián)網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以往靠構建平臺壁壘來吸引用戶的策略開始慢慢失效。
10月29日,支付寶官方確認了“京東商城啟用支付寶支付”的消息,這進一步印證了上述觀點。

圖源:京東
據了解,本次京東接入支付寶,是支付寶和京東時隔13年后的再次合作。
支付寶表示,支付寶宣稱,將不斷強化開放策略,積極尋求與各平臺的互聯(lián)互通及合作深化,從而為商家與消費者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
而在早前的7月份,支付寶已與京東買藥在北京等地攜手,實現(xiàn)了醫(yī)保支付線上購藥服務的合作。同時,京東快遞、到家、京造等業(yè)務也在支付寶上線了官方小程序并展開運營。
不僅阿里與京東,今年騰訊與阿里之間也達成了歷史性的和解。特別是淘寶全面接入微信支付的消息,在整個電商行業(yè)內,無疑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此外,支付寶亦宣布“美團外賣”與“美團酒店”正式入駐支付寶小程序,并向支付寶用戶獨家發(fā)放專享券及商家優(yōu)惠券等多重福利。
阿里巴巴與騰訊、美團之間的界限與壁壘,正在一步步消融。
舊日的恩怨糾葛,在利益的天平上已顯蒼白無力。
在流量紅利枯竭的當下,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互聯(lián)網巨頭們唯有攜手合作,才能為商業(yè)市場注入必要的平衡與活力,引領其重回健康發(fā)展的道路。
這既是抱團取暖,也是遏制內卷,在推動互聯(lián)網行業(yè)前行的過程中,至關重要。
3.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
說回電商平臺,哪怕合作已成為他們之間的主流趨勢,可出于利益考量,競爭依舊難以避免。
最近一段時間,電商巨頭們似乎將競爭的舞臺轉移到了香港。
淘寶率先宣布,自10月起將投入10億元推出一項試行三個月的新福利:香港地區(qū)滿99元即可享受限時包郵服務,該優(yōu)惠全面覆蓋所有輕小件商品,且配送時效由3至10天提速至3至4天。

圖源:淘寶
另外,在退貨服務方面,淘寶也推出了兩大舉措:一是“本地退”服務,香港用戶在購買帶有“本地退”標識的商品后,只需將商品退回至指定的自提點,即可迅速獲得退款;二是跨境退貨服務,淘寶香港站的部分商品支持跨境退貨,約有20%至30%的商品可在香港本地完成退貨。
眼看著淘寶把業(yè)務拓展到了香港,京東也不甘示弱,近期宣布香港地區(qū)用戶購買自營商品滿299元(且重量不超過10千克)即可享受免費送貨上門服務,覆蓋3C、家電家具、服飾美妝等自營全品類商品,最快可實現(xiàn)次日達。
在此之前,京東物流已率先在香港建立了首個供應鏈產業(yè)基地。據京東物流提供的數(shù)據,截至5月底,該產業(yè)基地的入庫單量已實現(xiàn)了超過10倍的同比增長。
10月29日,億邦動力獨家消息顯示,拼多多也推出了香港包郵服務。
拼多多方面表示,通過平臺補貼消費者在香港段的運費,可以優(yōu)化香港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當下,商家只需把標記有“中國香港集運”的訂單商品寄送至對應收貨信息的集運中轉倉,之后該倉庫會負責包裹的整合、清關以及運往消費者指定收貨地址的全程,并根據用戶需求,靈活提供香港自提或宅配送貨服務。

圖源:億邦動力
至于商家店鋪商品是否包含包郵福利,則需視消費者在下單時能否選定特定的包郵服務供應商而定。
“京拼淘”這三大電商平臺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動,預示著未來的“電商之戰(zhàn)”或將在香港上演。
在內地市場,“京拼淘”的內卷競爭已經趨于白熱化,合作成為了新的發(fā)展方向。而在香港,“京拼淘”的競爭才剛剛開始,未來格局尚不明朗,合作似乎還為時尚早。
但不管怎么說,“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一直是商業(yè)領域的固有模式。從這些電商平臺的競爭與合作動態(tài)中,我們可以明確地觀察到行業(yè)發(fā)展的軌跡始終緊密圍繞消費者和商家的需求與利益旋轉。
換句話說,萬變不離其宗,將消費者和商家置于首位,才是商業(yè)成功的關鍵所在。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xiàn)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