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買菜全面盈利,生鮮電商開始復蘇
叮咚買菜終于看到了前置倉的希望。
2月13日,叮咚買菜發(fā)布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業(yè)績報告顯示,該季度實現(xiàn)營收62.0億元,同比增長13.1%;Non-GAAP(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1.16億元,同時首次實現(xiàn)了單季GAAP(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轉正,實現(xiàn)全面盈利。
圖源:第一財經)
此外,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叮咚買菜營收為66.3億元,同比增長42.8%;Non-GAAP(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2060萬元,單季GAAP(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虧損為3450萬元,首次實現(xiàn)階段性盈利。
也就是說,叮咚買菜繼第二季度階段性盈利后,第四季度又成功實現(xiàn)了全面盈利,“造血”能力進一步提高。
同時,2022年全年叮咚買菜的成本控制也可圈可點。財報顯示,該季度叮咚買菜的成本與費用為61.55億元,較2021年同期的65.23億元下降5.6%。其中,履約成本為14.94億元,同比下降16.4%。
履約成本一直以來都是生鮮電商評定盈虧情況的重點考量因素,尤其在履約成本較高的前置倉模式之下,更是展現(xiàn)盈利能力的核心標準。
以2021年第三季度為例,該季度叮咚買菜履約成本占其總營收比重的37.3%,將近四成。
但是在2022年第三季度,叮咚買菜履約成本占其總營收的比重為26.8%,第四季度為24.1%,大幅下降。
叮咚買菜之所以能將履約成本的占比控制在25%左右,無非是因為它意識到生鮮電商的風口已過,而今最重要的是止住虧損,好好活著。
也是基于此,叮咚買菜開始“斷臂求生”,犧牲規(guī)模才得以維持盈利。
2022年前11個月,叮咚買菜陸續(xù)撤出珠海、唐山、廈門等十余個城市。截至目前,叮咚買菜APP上顯示,已開通城市為27個,相較于巔峰時期減少了10個城市。
此外,在保持正常運營的城市中,叮咚買菜的前置倉數(shù)量也大有縮減。
可以說,叮咚買菜能夠實現(xiàn)盈利,關鍵在于撤城關倉實現(xiàn)的履約成本下降。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叮咚買菜凈虧損分別達4.774億元、3450萬元、3.45億元。2022年全年其凈虧損為8.07億元,近四年累計虧損超122億元。
顯然,即便實現(xiàn)了全面盈利,叮咚買菜依舊沒能完全擺脫虧損魔咒。
就目前看來,叮咚買菜也許不是第二個每日優(yōu)鮮,但它距離成為擁有強大造血能力,實現(xiàn)自給自足的生鮮企業(yè),還有很遠的距離。
2.生鮮電商找到制勝法寶相較于身陷囹圄的每日優(yōu)鮮,叮咚買菜的全面盈利總算是給前置倉模式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但是眾所周知,前置倉的燒錢速度遠遠超過賺錢的速度,這種模式下的生鮮電商企業(yè)想實現(xiàn)盈利,實在是萬般艱難。
就拿一線城市為例,在這些城市前置倉的面積基本在200-300平米之間,這樣一個前置倉的前期投入大約為50萬,在這種情況下,生鮮電商平臺要想實現(xiàn)盈利,除了要保證高訂單量,還要提高客單價、履約費用。
這就意味著,采用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平臺需要調整商品和服務,才有可能成功實現(xiàn)扭虧為盈。
在這一點上,2021年叮咚買菜將“商品力是第一推動力”作為策略,從供給和研發(fā)兩方面下手,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具差異化的商品和服務。
供給方面,叮咚買菜的生鮮商品SKU累計超1萬個,商品種類包括優(yōu)質蔬菜、水果、水產、肉禽等,80%以上源自產地直采,直供產地達350個,直供供應商超600家。
研發(fā)方面,目前叮咚買菜與優(yōu)諾、永璞、朝日唯品、優(yōu)形、每日黑巧等多個熱門品牌進行了商品研發(fā)。
截至目前,叮咚買菜已經打造了“叮咚大滿冠”、“叮咚王牌菜”、“良芯匠人”、“保蘿工坊”、“叮咚好食光”等20余個自有品牌,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
整體來看,與2021年第三季度相比,叮咚買菜2022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履約費用率、營銷費用率均實現(xiàn)了優(yōu)化,尤其是毛利率優(yōu)化了近15個百分點。
這份成績單足以證明叮咚買菜商品力布局的可行性,也給前置倉模式帶來了一點希望。
不過就目前看來,前置倉還是最燒錢的模式,未來叮咚買菜還需要探索出更有針對性的盈利方式。
說完前置倉模式,我們再把目光轉向因為盒馬的全面盈利而受到業(yè)內關注的店倉一體模式。
2022年年底,盒馬宣布其主力業(yè)態(tài)盒馬鮮生實現(xiàn)盈利。雖然在此之前,盒馬的盈利能力一直不被看好。
但事實證明,在店倉一體模式下,盒馬鮮生采取“線上+線下”雙線布局,以店作為倉,進行即時配送,在經營的同時,用線下盈利彌補線上虧損的方式是具有一定造血能力的。
對此,有業(yè)內人士表示,盒馬實現(xiàn)盈利最主要的原因是盒馬較為合理的商業(yè)模式設計,特別是以打造商品力為基礎的新零售模式。
此前盒馬CEO侯毅也曾表示“商品力是盒馬唯一的核心競爭力”,而前面也談到,叮咚買菜將“商品力作為第一推動力”的策略,這足以說明商品力對生鮮電商平臺的重要性。
從整個行業(yè)來看,商品力已經成為了生鮮電商平臺的制勝關鍵。
3.生鮮電商,迎來曙光?事實上,不管平臺選擇的是前置倉模式、店倉一體化模式還是社區(qū)團購模式(美團優(yōu)選、多多買菜),高成本、高損耗、低毛利率、低客單價都是他們的痛點所在。
有數(shù)據(jù)顯示,整個生鮮行業(yè)的平均毛利率為15%,而化妝品行業(yè)平均毛利率高達60%-80%,相差甚遠。
此外,我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4%營收持平,88%虧損,且其中7%巨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xiàn)盈利。
顯然,目前市場上能夠實現(xiàn)全面盈利的平臺屈指可數(shù)。由于長期看不到盈利的曙光,2022年以來,收縮、裁員和降本成為了生鮮電商行業(yè)的主旋律。
如今看來,在燒錢大戰(zhàn)結束、消費趨于理性的背景下,盲目追求擴張速度的時代早已過去,現(xiàn)如今只有加大供應鏈投入,提高商品力才是實現(xiàn)盈利的根本。
以盒馬為例,2019年起,盒馬就在積極推動供應鏈中心的建設,自此盒馬自有生鮮物流網絡開始成型。
如今,盒馬已經打造了56個常溫和冷鏈倉、22個加工中心,10個活鮮暫養(yǎng)倉,建立了產地倉、水產品暫養(yǎng)倉、地區(qū)倉、到店倉合一的完整倉配體系。
可以說,盒馬能實現(xiàn)全面盈利,少不了供應鏈的助力。
此外,在今年1月的叮咚買菜管理層會議上,叮咚買菜管理層也表示,公司將堅定的信念與信仰,長期深耕供應鏈和商品力。
從盒馬和叮咚買菜身上也能看出,生鮮電商平臺的制勝關鍵除了商品力還有供應鏈,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兩者的建設,均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
這些嘗試,能否帶領平臺競速突圍,依舊無法蓋棺定論。
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行業(yè)發(fā)展前期,生鮮電商平臺由于瘋狂擴張導致的虧損,令平臺在短期內無法回血,未來用規(guī)模換盈利或將成為常態(tài)。
總之,對所有生鮮電商平臺來說,熬過這場行業(yè)寒冬,才能迎來春天。至于誰能走到終局,現(xiàn)在還未可知。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xiàn)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