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播等于倒閉,流量之下,李佳琦們別無選擇
“在整個直播帶貨行業(yè),誰不想成為下一個李佳琦?”
這個世界上,人們總愛聽些逆天改命的故事,在如潮水般瘋狂撲來的羨慕與夸贊里,偶爾幻想下自己也能成為下個故事里的主人公。
走過野蠻生長時期,經歷頭部大主播時代,如今再放眼整個直播帶貨行業(yè),薇婭因偷稅漏稅敗退,羅永浩終于賺足了前往下一站的盤纏,滿意離開,曾經總愛標榜江湖氣的辛巴也漸漸退居幕后。
不知從何時起,直播界的“四大天王”里,依舊堅持在一線的竟只剩下李佳琦一個。
站在金字塔的最頂峰,被外界以仰望的姿態(tài)慌慌張張地推上神壇,但凡有個什么風吹草動都能引起無數(shù)人的瘋狂討論與圍觀,面對這樣的局面,想必李佳琦的日子也不好過。
不久前,一則“李佳琦,鄰居”的詞條登上熱搜榜,瞬間引爆了沸沸揚揚的輿論場,有人為他點贊,有人卻瘋狂辱罵。
這件事情的起因,只是一張不知是從何處傳出的聊天截圖里,有人爆料李佳琦在隔離期間,為住在他周圍的鄰居都送上了一份超級大禮包,從圖片上看,從大米蔬菜到牛奶零食等各種物品都有,種類非常豐富。
伴隨著這樣一張截圖被全網瘋傳,這件聽起來本該是十分暖心的小事,卻意外地為李佳琦招來了一波又一波的質疑,有人說他是故意炒作,也有人暗諷其借機巴結權貴。然而距離這場罵戰(zhàn)爭執(zhí)還不到一天時間,就有網友出來澄清:圖片里的物資是自己買的,跟李佳琦沒有關系,并且李佳琦也不住在湯臣一品。
一場烏龍鬧劇背后,更反映出眾人對于“新晉上海市民”李佳琦的好奇與關心。小紅書上,有網友發(fā)文詢問:“不是已經居家隔離了嗎?為啥李佳琦還在堅持直播,他是怎么直播的?”
于是乎,在數(shù)百條的評論區(qū)里,有網友分享了李佳琦之前直播到一半被通知做核酸,無奈之下只好讓媽媽先頂上的搞笑經歷,也有網友打趣:“他一場直播肯定有幾百萬的收入,要是我,在icu都能爬起來直播?!?/p>
據報道,近期受疫情等不穩(wěn)定因素影響,李佳琦一鍵開啟“居家?guī)ж洝蹦J健?/strong>相比起之前,其直播間時長也從每晚的6-7個小時縮減至3-4個小時,場均產品數(shù)量不斷下滑,由100件左右下降到60-80件左右。
“停播就意味著把自己的流量拱手送人,要是有哪個主播敢一直停播到解封的話,就直接跟退網沒啥區(qū)別了?!?/strong>
事實上,不論遇到任何突發(fā)情況都堅持做直播的主播,不只有李佳琦一個人。就像有位帶貨主播所說的那樣,停播可能意味著失業(yè),不是不能停,而是不敢停,流量不等人。
一句“不敢停”,也道出了這個表面看似光鮮亮麗的行業(yè)背后,那些在不少社交平臺上被瘋狂吹噓的暴富經歷里,永遠被一筆抹去的殘酷與辛酸。
不斷突破想象的直播成交額,仿佛接力跑賽道旁傳來的陣陣吶喊,激勵著整個直播行業(yè)里更多的主播、更多的商家、更多的從業(yè)者不斷突破極限,為了追求一個又一個銷量奇跡而無限競爭。
或許正因如此,那盞愈發(fā)明亮的直播間聚光燈背后的故事,總是令人十分唏噓。
“沒辦法,只能用時長來換取更多人數(shù),然后產生交易。直播12個小時一定是直播間火爆,每隔十幾秒就能賣出一單,你說怎么可能停?”
見證了秀場直播的繁榮到落寞,又趕上了短視頻的火爆風口,其實從幾年前那個無數(shù)消費者對于直播帶貨模式并不熟悉的時候,就已經有一批批敢于吃螃蟹的人涌入這個行業(yè)。
正如有位曾有過秀場直播經驗的帶貨主播所回憶,自己最開始在抖音上嘗試做直播的時候,沒有流量,唯一能拼得過的只有時長,經常一播就是12、13個小時,有時候到了第二天嗓子都啞了。
流量不夠,時長來湊,這是每一個帶貨主播早期都必須面對的辛酸經歷,即便是在這個行業(yè)成功做到了超級頭部的李佳琦、薇婭,也是如此。
坦白來說,從早期的籍籍無名一路奮戰(zhàn)成為一個行業(yè)的領軍人物,這一路需要付出的是身體與精力的超負荷運轉,更是在前路未知的情況下不斷摸索出經驗與方法。
李佳琦曾公開分享過一次自己的工作日常,他說:“一年365天中,做了389場的直播。每天從晚上7點開始,直播到次日凌晨1點,直播結束后卸妝、和員工開總結會,凌晨4點睡覺。中午12點到下午5點,選品,準備晚上的直播,周而復始?!?/p>
頭部主播一路走來所經歷的無數(shù)坎坷與逆襲突破,應該也是每一個懷抱著憧憬進入這個行業(yè)的新手小白必聽的故事,誰都想成為李佳琦,但他所創(chuàng)造的神話是不可復制的。
眾所周知,一個新興行業(yè)早期只有小部分人關注的時候,挑戰(zhàn)愈大,機遇愈大。
如今的直播行業(yè)早已度過了早期亂象頻出的野蠻生長時期,直播帶貨場上的整體邏輯也漸漸從以往的關于個人大IP轉移至為貨品服務本身。
數(shù)據顯示,早在2015年,中國的MCN機構僅有160家,而到了2019年年底,其機構數(shù)量已突破5000家。
在流量與變現(xiàn)不分家的情境下,向行業(yè)不斷輸送達人網紅的“造星工廠”數(shù)量增多的同時,至2020年,我國網絡表演(直播)行業(yè)主播賬號累積超1.3億,其中日均新增主播峰值4.3萬人。而他們其中的絕大多數(shù)人,每個月的收入低于萬元。
“在這場比賽中,一個強大的系統(tǒng)在以精確的量化標準控制著主播。實時的數(shù)據跳動和不定時關閉的流量閥門,是高懸的紅燈?!?/strong>
(某直播培訓基地;圖源:36氪)
正如一位業(yè)內人士所說,頭部的超級主播占據80%的流量與資源,剩下的20%才是行業(yè)中更多的中小主播爭奪的領地?!爸嗌偕唷钡默F(xiàn)實,也成了壓在多少人身上的沉重枷鎖。
當然,近年來隨著直播帶貨行業(yè)不斷被曝出的種種亂象,例如直播間售假、大主播逃稅等等,都漸漸地得到了更好的政策監(jiān)管。
與此同時,曾經作為一個新興職業(yè)出現(xiàn)在大眾眼前的帶貨主播,也有了自己的新名字“互聯(lián)網營銷師”。
雪梨、薇婭等頭部主播被罰后的全網封禁,還有嚴查嚴打下成千上萬個因違規(guī)而被封禁的直播間,行業(yè)巨震之下,無論是商家還是主播,大家都能直觀清晰地感受到直播新時代終將到來。
不過目前還需要等待,需要時間。
“萬里挑一的頭部主播靠的是天賦,但是達到合格線水準的主播只需要7天左右的時間就能速成?!?/p>
大主播時代落幕,并不代表行業(yè)的人才需求消失。正相反,就像一位直播機構的培訓人員所說,現(xiàn)在一個主播投入成本太高、回報周期較長,也有風險,不如總結方法論,直接批量化生產來得快。
(圖源:南方+)
然而目前在一股股跟風潮之下,這樣的主播速成班質量良莠不齊。據報道,曾有編輯走訪了30多家直播基地,這其中有80%以上的基地經營時間不超過一年。
這也意味著會有很多入行小白,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在探索流量的路上苦苦摸索了很久,終究還是沒有等來成功變現(xiàn)的那一天。
有時候,與其隨大流跟風,時刻擔心掉隊,還不如先停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的核心優(yōu)勢在哪,自己的優(yōu)勢適不適合這個行業(yè)。
步入下半場,直播風口依舊,但我們應該要知道風會從哪個方向來。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xiàn)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