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調研:超半數(shù)消費者看好網絡直播帶貨模式
3月15日消息,據(jù)青島日報社報道,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前夕,國家統(tǒng)計局青島調查隊對轄區(qū)內10個區(qū)市333名消費者開展了調研,并對其中173名有過直播購物經歷的受訪者進行了重點分析,深入了解青島市居民通過網絡直播帶貨平臺購物的消費體驗及維權情況。
據(jù)調研,網絡直播帶貨平臺提供的商品,基本涵蓋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受歡迎的是生活用品(66.4%)、服飾鞋帽(52.0%)和食品(49.1%)。
直播消費者愿意通過網絡直播購物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價格優(yōu)惠力度大(75.1%)。在具有直播購物經歷的消費者中,平均每月通過直播購物2-5次的占40.4%,平均每月6-10次的占13.2%,平均每月10次以上的占10.4%。
調研顯示,直播消費者在直播購物過程中最看重的三大因素依次是商品質量(74.5%)、商品價格(72.8%)和商品品牌(44.5%)。
65.3%的直播消費者表示會選擇正規(guī)直播平臺,64.1%會選擇官方旗艦店,43.9%在購買直播商品前會認真觀看商品評價,38.7%會充分比較同一類型商品的質量與價格,這些良好的購物習慣使得消費者的直播購物行為更加理性。
調研同時顯示,94.3%的直播消費者對網絡直播帶貨行業(yè)現(xiàn)狀表示認可。
本次調研的全部受訪者中,72.3%對直播帶貨模式的未來發(fā)展持積極態(tài)度,其中15.3%很看好網絡直播帶貨模式,認為未來發(fā)展前景無限,57.0%認為網絡直播帶貨模式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總體趨勢不錯。在被問及直播帶貨給消費者帶來的影響時,64.1%的直播消費者認為可以以優(yōu)惠的價格購買到更多產品,53.7%表示可以打開消費圈層,接觸并購買到更多元化的產品。
本次調研中,26.5%的直播消費者反映有過被侵權的經歷,如買到假貨或偽劣殘次品,直播價格虛高,存在誤導性描述或虛假宣傳等。調研中有受訪者提到,帶貨主播往往一開始報價較高,然后佯裝為粉絲謀福利把價格降下來,實際都是直播帶貨的慣用術語和套路。
調研顯示,三成左右的直播消費者存在售后維權方面的認識盲區(qū),28.9%不了解具體的維權途徑與投訴平臺,30.0%不熟悉維權流程,32.3%不清楚維權需要提前準備的資料、證據(jù)等。88.0%的直播消費者對直播帶貨的售后維權總體效果表示滿意或比較滿意,也有部分受訪者表示不滿意。
受訪的直播消費者認為,直播帶貨售后維權的主要難點在于缺少熟悉維權渠道或平臺(57.2%)、缺少證據(jù)難以劃分責任(41.6%)和相關投訴無人受理(35.2%)。
2、電商號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發(fā)現(xiàn)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為,侵權責任由作者本人承擔。
3、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lián)系:info@dsb.cn
